2022年我市研学旅行工作的总体要求是: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等重大战略部署,围绕“二三五”十大研学主题,挖掘黄河文化、海洋文化、生态文明、石油文化、孙子文化、现代高效农业、民俗文化等研学资源,重点培育开发以黄河入海、兵家文化、石油科普、农事体验为代表的研学主题产品,组织开展实践性、多样化的研学旅行活动。
一、大力推进研学旅行基地(营地)标准化建设
(一)引导研学基地(营地)规范发展。研究制定《东营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营地认定管理办法》《东营市研学基(营)地的建设与服务规范》等规范性文件,探索建立健全基地(营地)准入标准、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,引导研学基地(营地)规范发展。
(二)打造一批标准化研学旅行基地(营地)。实施利津文化教育基地、东营市国防教育培训基地、农业科技创新区研学游基地等项目;支持各区县新建或改造研学旅行营地,积极推进东营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、新铧文旅集团东营营地、农高区研学营地等重点项目建设,积极推进宋庆龄基金会研学营地合作项目。
(三)开展研学基地(营地)服务提升活动。进一步提升研学基地(营地)建设水平,国家、省、市、县(区)四级研学基地(营地)网络更加完善;聘请外部专家,以交流座谈、培训会议等形式,对研学基地(营地)改造提升、课程编写、创新活动给予有效指导。
二、着力培养一支专业化的研学旅行人才队伍
(一)制定出台研学导师准入标准、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,对研学导师队伍实施有效监管,逐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。
(二)加强研学导师队伍建设。制定全面、科学的研学旅行人才队伍培养方案;推行研学旅行导师“持证上岗”制度;组织常态化的研学旅行导师培训和考核,提高从业人员的理论和实操水平。
(三)教育部门要将研学导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,吸引更多的学校教师加入到研学导师队伍中来,提高研学导师队伍的理论素养。
(四)各研学旅行基(营)地以及研学旅行服务机构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和进修,以适应不断提高的从业要求。
三、精心开发研学旅行新主题新线路
(一)加强精品线路打造,进一步加大黄河文化、生态文明、海洋文化、石油文化、高效生态农业研学线路开发力度。
(二)做好省内优质研学资源的整合,与曲阜深度合作,打造“行走齐鲁·文武双修”经典路线。
四、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
(一)推出《东营市研学旅行课程体系概览》指导目录,为全市研学基地、研学服务机构的课程设计与线路开发工作提供参照。
(二)积极探索“中央工厂”课程供给模式,形成较为成熟的全域研学课程体系,指导全市各研学服务机构相关研学课程的开发。
五、积极开展宣传推介交流活动
(一)充分发挥东营研学网宣传阵地作用,以品牌宣传推介及研学活动需求为导向,不断完善信息平台功能。同时开通微博、微信公众号,利用“两微一网”立体化宣传展示我市丰富的研学旅行资源和研学旅行成果。
(二)组织举办“行走黄河口·生态大课堂”研学旅行主题活动和东营市研学旅行(线路/课程)创新大赛等活动,进一步提升“行走黄河口·生态大课堂”研学旅行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(三)加强与胶东研学旅游产业联盟、黄河流域研学联盟城市的沟通交流,适时组织人员对上海东方绿舟等优秀研学企业进行考察学习。
(四)重视研学旅行吉祥物衍生品的设计及生产制作,使产品既有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审美,将地域文化精髓传达给游客。
六、全面落实《东营全域研学旅行专项规划》
举办《东营全域研学旅行专项规划》新闻发布会及《规划》解读报告会,积极推进规划落实。